今天,在中国,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中国制造”单纯依靠价格优势赢取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结束。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国的资源日趋紧张,大量依靠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将在2015年关闭,其中劳动力主力军25~34岁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加剧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工短缺,并促使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同时,“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受到人民币升值和产品质量问题的影响正在逐步下降。
“中国制造”价格优势正在减弱,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走“工业自动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包括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其中涉及的各种自动化设备需要可编程控制器、机器视觉、人机界面、伺服和步进驱动器、中低压马达驱动器和工业计算机,等等。可以说,电子信息产品正在有力地影响和改变着工业自动化产业,有效地带动着产业技术升级。
不过,目前的中国工业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面临着来自技术和人才的阻力。首先,中国的设备企业普遍缺乏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大量自动化设备及相关零部件需要从国外引进,特别是高端装备及其零部件,远远达不到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高档数控机床90%靠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仪器仪表70%进口。其次,我国复合型人才不足,不能满足工业自动化需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劳动力以“单一工序型”为主,而在技术密集的工业自动化时代,则需要高端技术型及生产管理型人才。
因此,在未来的十几年间,既是中国工业自动化转型不断深入的时期,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助力工业成长的时期。在这段关键的发展期间,势必需要加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在工业设备技术领域的推进步伐,在发展中解决技术人才等各种问题。